发布日期:2025-10-26 02:39 点击次数:70
沙特王储在冷气铺满的大理石宫殿里坐着,他的侍从递过来的不是哈瓦那的雪茄,也不是普洱茶,而是美国白宫传来的警告和许诺。旁边是伊朗,那个让他每晚睡不安稳的邻居。两个人像谁也不想让对方死的病人,虽明争暗斗,却又清楚地知道,如果对方倒下,自己的命也悬了。
美国人不喜欢沙特王室,这从他们的嘴脸和政策里随时能看出来。只有伊朗还没有变成一个“颜色革命”下的资产,沙特才能在劫难中苟活。只要这场中东棋局没有到“塞尔维亚模式”,沙特就只能先装孙子,边扮演油桶,边维系一口气。
莫迪在德里的办公室,可能比沙特王储还难熬。想一想,印度和美国,每天都上演一场“貌合神离”。美国受不了印度,原因比咖喱还复杂:亲俄是一个,人口基数是另一个。挑战美式霸权底线这事,中国已经做过,印度只是还没正式提刀。
种姓、宗教、民族三道藩篱,本足够让印度自顾不暇,偏偏这些都成了美国干涉印度的方便理由。要找借口让街头变天?太容易。西方印裔社群遍地开花,亲情、血脉、宗族一张网,把本土和外部纤毫不差地连在一起。中国人移到海外,最多老死不相往来,印度人却喊着亲叔亲姑吃晚饭——就是这种羁绊,让美国在推动“草根革命”时不费吹灰之力。
可美国没动手:它还要用印度去压制中国,在棋盘上再推一年、再熬一个任期。一旦中国转身倒下,印度也就只剩打包价出售的命了。历史逻辑冷漠而精准,像小刀划过牛皮纸。
“白人的负担”,英国人曾这样说。美国人唾手可得地继承了这个词:文明的洗礼与暴力的输出,相互为用。过去是基督教,现在是民主选举。两者本质一样——只不过旋律变了、乐器换了。
嘴唇破了,牙齿就会冷。中国和印度、沙特和伊朗,这些国家各自站在“唇亡齿寒”的悬崖边。一阵风吹过,中东小国倒下了,谁会是下一个?虢国被晋国灭掉,虞国以为给晋国让了路能换来平安,最后却被顺手灭了。
美国跟沙特和印度谈条件,无非是晋国借道的把戏。目的不是安抚你,而是掏空你。这桌棋局上,谁都可能是下一个被清算的国。
中国不是虢国,够硬。但伊朗呢?伊朗随时都可能被按在桌子上,不见天明。
这场游戏里道德是纸,制度是刀,利益是骨头。美国,不管披什么外衣,心里想的事从来都没变过。
有人说历史是螺旋上升的,我却觉得它其实是原地打转。棋子换了名字,玩家换了位置,剩下那点苦难和荒谬——一直没变。
宫殿与街巷,革命和王权,一切都像两面镜子里反射的猫和狗。谁也不敢肯定下一个夜晚会不会天亮,谁也不确定“屏障”的明天是不是一张薄纸。这场权力的游戏,没有主角,只有活下去的配角。
几千年过去了,晋国的影子在华盛顿的会议室里晃来晃去。鸡毛掸子、黑色皮鞋、石油合同,一切都像是旧剧本的新排练。有时候,我真想把电视关掉,可是现实总比肥皂剧还狗血。
被动接受命运,还是自我颠覆?有的国家只能在一瓶可乐和一口炸鸡里找答案。那些高高在上的政要,终究也只是棋盘上的一颗子罢了。
等风过去的时候,剩下的只是垃圾堆上的密码:谁才是最后一个下场的“虢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