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08 19:09 点击次数:187
巴格拉姆,这个名字又一次炸响,像一道闪电划破了沉闷的国际天空。美国总统特朗普想用最赤裸裸的威胁,硬生生重启这座位于阿富汗心脏的战略基地。这下可捅了马蜂窝。
喀布尔的回应,硬得像块石头,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巴格拉姆,永远别想再被外国占领。”这片洒满了血与泪的土地,又被强行拖回了大国博弈的棋盘中央。
今年9月20日,特朗普干脆把社交平台当成了战场,隔着半个地球喊话,那火药味,呛得人睁不开眼。他直接要求阿富汗政府交出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的控制权,狠话撂得邦邦响,不照办?“祸事将至”。这种不加掩饰的霸道,让全世界都看傻了眼。
这还没完。在白宫接受采访时,他还是那副不依不饶的样子,翻来覆去地强调,美国必须拿回基地,而且很急,甚至说双方已经在谈判桌上了。他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放话:“立刻!如果他们不这样做,你们会知道我怎么做。”这一套接一套的极限施压,简直是把阿富汗架在火上烤。
特朗普的算盘打歪了
这可不是他心血来潮。就在几天前的9月18日,特朗普跟英国首相斯塔默开记者会,就冷不丁地抛出了这颗炸弹。他痛心疾首地抨击那次撤军是“彻头彻尾的灾难”,捶着胸口说,美国本可以“强大又有尊严地撤离”,结果却把这么个战略要地,“白白送给了塔利班”。
他那副后悔的样子,好像丢的不是什么军事基地,而是自家后院的菜地。但最让人掉下巴的,是他给出的“夺回”理由。第一个理由,纯属典型的特朗普式交易逻辑,他觉得塔利班现在“有求于美国”,肯定会拿一个废弃基地来换取美国的“好感”。
开什么玩笑?塔利班跟美国斗了二十年,图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把“大神”请出门吗?现在好不容易走了,怎么可能再傻乎乎地“引狼入室”?这笔账,人家算得比谁都明白。
如果说第一个理由还算是一厢情愿,那第二个理由,简直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了。他压低声音,对着镜头故作神秘地说:“(重夺巴格拉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它离中国的核武器制造基地只有一个小时航程。”
好家伙,一个小时航程?直线距离撑死也就八百到一千公里。可地图上明明白白,中国的核设施都在西部腹地,从巴格拉姆飞过去,直线距离少说也得三千五百公里。就是美军最牛的战机,不空中加油也得飞上三四个钟头。这种张口就来的胡话,简直是把全球观众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喀布尔的硬气回怼
面对特朗普咄咄逼人的架势,阿富汗那边可没半点含糊,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9月21日,阿富汗政府甩出一份声明,字字铿锵,核心就一句话:维护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是碰都不能碰的底线。
声明里严肃地提醒美方,别忘了2020年多哈协议里白纸黑字写着的承诺——“不干涉阿富汗内政”。主权这东西有多重,阿富汗人比谁都清楚,那是拿命换来的,绝不容许任何外部势力找任何借口,来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阿富汗外长穆塔基更是亲自站了出来,话不多,但分量千钧:“阿富汗一寸土地都不会割让。”这不光是他一个人的声音,这是整个阿富汗人民憋在心里的呐喊。他话说得很明白,塔利班绝不可能接受美军再回来,那段历史的伤疤太深了,城市被打成废墟,百姓流离失所,悲剧不能再演一遍。
与此同时,政府副发言人哈姆杜拉・菲特拉特也没闲着,在社交平台X上点名批评特朗普的威胁。他苦口婆心地劝美国,该采取点“现实和理性”的政策了,尊重一下阿富汗的主权,也尊重一下阿富汗人民想过安生日子的愿望。这种上下一心的强硬,就是告诉全世界:阿富汗的决心,硬得很。
帝国坟场的旧伤疤
巴格拉姆,一个空军基地,怎么就成了风暴的中心?它就在首都喀布尔北边五六十公里的地方,跑道长得能起降轰炸机和大型运输机,谁控制了它,谁就等于扼住了中亚的咽喉。
“9·11”之后,美军把它当成大本营,一待就是二十年。巅峰时期,美军在阿富汗一半的兵力都挤在这儿。军机起起落落的背后,是阿富汗主权被一点点蚕食的无奈,给当地人留下了永远抹不掉的创伤。这里曾是美军权力的象征,最后也见证了他们仓皇撤离的“喀布尔时刻”。
它就像个巨大的漩涡,吞掉了无数生命和超过两万亿美元的财富,最后成了一座冰冷的纪念碑,刻着“帝国坟场”四个大字。现在,特朗普想打着“反恐”的旗号回来,可这套说辞,早就骗不了人了。阿富汗早已不是那个任人摆布的国家,美国的举动,无异于亲手撕开那道还没愈合的伤疤。
谁在拆桥谁在修路
这场掰手腕,全世界都在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说得很清楚,中方尊重阿富汗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阿富汗的未来,应该由阿富汗人民自己决定。这立场,是中国一贯的态度。
专家们也说了,美军想重返巴格拉姆,那可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行的。首先,修复、升级、驻军、后勤补给,那得花多少钱?简直是天文数字。其次,基地一旦重开,立马就会成为“伊斯兰国”或者“基地”组织残余势力的头号靶子。更别提伊朗会不会出于自身安全考虑,也来掺和一脚。美国老百姓早就烦透了海外打仗,谁敢再提往“帝国坟场”派兵,国内的选票还要不要了?
跟特朗普的口水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阿富汗实实在在的行动。就在特朗普放话的同一天,有报道说,今年上半年,中国和阿富汗的双边贸易额已经突破了10亿美元,增长非常明显。中国的企业正在帮着当地开矿、修路。
“松子空中走廊”让阿富汗的特产源源不断地运到中国,而中国的技术和投资,正在帮助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慢慢恢复元气。一个在嚷嚷着要把人家重新拖进泥潭,一个在默默地铺路架桥,给老百姓带来实惠。谁是建设者,谁是搅局者,这还用说吗?
结语
说白了,特朗普的“巴格拉姆梦”,折射出的不是美国的强大,恰恰是它在全球格局变化时的焦虑和不适应。它习惯了用军事基地和武力来定义自己的地位,却发现这套老剧本,现在越来越演不下去了。当中国用“一带一路”这样的合作方式,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时候,美国一些政客脑子里想的,还是在哪儿再开一个军事基地。这是一种思维惯性,更是一种想象力的枯竭。世界都盼着,双方能坐下来好好谈,让那片土地真正摆脱纷争,走向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