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27 10:55 点击次数:164
真正拼到底的两场硬仗,美军投入了数十万士兵,结果却是灰头土脸地收场,只能卷铺盖走人。
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兵越过38线往南挺,两天不到,首尔就差点被拿下。当时驻扎在日本的美军第八集团军,只剩下四个师,瘦得跟竹竿差不多。
杜鲁门总统咬紧牙关,一拍板,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决议,决定由美国牵头出兵。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担任远东司令部指挥官,马上从釜山滩头集结兵力,第一批部队登陆时,士兵们还得一边卸装备一边挖壕沟。
仁川登陆这次行动,可真是一场大冒险,9月15日那天,潮差差得吓人,登陆艇几乎都翻了船,但美军就这么硬生生突破堤坝,把北朝鲜的补给线给切断了。到10月,联合国军一路推进,到达了鸭绿江边,气势正猛。
一旦中国志愿军加入战局,形势就彻底变了样。志愿军从东北的山里突兀出现,到了11月底长津湖一带,美军第一海军陆战师被困得措手不及。那会儿,雪地温度低到零下30度,冻伤的人比中弹的还多。
美军撤回到38线,把坦克和大炮啥的都扔那儿,战线就这么卡住了,动弹不得。
打到1953年7月27日,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定,半岛还是那副模样,南北各自划归。美军一共服役了5.7百万,阵亡3.36万,受伤10.3万,总伤亡超过十三万。
三年下来,战斗激烈得令人咋舌,每个月阵亡人数破千,比起越南那20年的损失还要厉害得多。美国本打算一举搞定统一朝鲜,遏制共产主义,结果呢,到了鸭绿江边遇到挫折,中国志愿军参战,直接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光环。
苏联在背后搞事情,美国情报也没搞清楚,麦克阿瑟还挺意气用事,要炸东北,结果杜鲁门一怒之下把他炒了鱿鱼。停战之后,美军大大缩减到三万多点,驻韩的第六师守着非军事区,巡逻车在铁丝网上晃悠,可那条线至今还绷得紧紧的,随时都有可能再次点火。
到了越南,这地方更像是个没有底的深渊似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先派顾问团进入,到了1961年肯尼迪上台之后,增兵动作明显加快,到了1965年,约翰逊直接派出了作战部队。岘港登陆那天,士兵们直接从航母跳下来,直升机在空中嗡嗡作响,最初的1.6万兵力很快就像滚雪球一样扩大,直到1969年达到峰值,54.3万美军驻扎在越南各地,从河内外围一直炸到湄公河三角洲。
威斯特摩兰那个家伙迷信消耗战,推崇搜寻摧毁的战术,巡逻队每天都在丛林里穿梭,B-52投下的大规模空袭,运用成吨的凝固汽油弹,可越共的地道战技术那可是溜得很,越共一旦踩空就会吃亏。1968年春节攻势时,越共趁着节日偷偷潜入西贡,大使馆里爆发枪战,整整一夜,镜头传回国内,民众都炸了锅似的。
撤兵是在1973年巴黎和平协定签署的时候,那天3月29日,最后一批作战部队撤离,南越自己扛起来。再过两年,到1975年4月30日,西贡被攻占,北方的坦克开进了总统府,南越政府一溃千里,顿时四散逃命。
美军阵亡大概5.82万,伤者超过30万,总伤亡加起来差不多40多万。南越军死了大约20到25万,敌方总共动员了一百多万,耗费的资金也达到1680亿美元,这钱都够修不少学校医院了。
中国向北越提供了上百亿的武器,从步枪到防空导弹,哪怕是勒紧裤腰带也得出手帮忙,苏联也插上一脚,米格战机和萨姆导弹让美军飞行员都觉得忌惮。美军不敢越过17度线,就是害怕中国再次像朝鲜那样派兵助阵。
这两场战争放在一起看,还挺有两样不一样的感觉,实际上嘛,味道还是挺像的。
美国原本打算靠军事力量巩固在亚太的霸主地位,可结果嘛,朝鲜这三年就牺牲了3.6万,越南二十年丢了5.8万,军队从朝鲜的32万增到越南的55万,全都白费劲了。
为什么会栽呢?主要是情报出问题,地形不熟,加上高科技遇到游击战就失灵。打完仗后,美国吸取了教训,像海湾和伊拉克那样,快刀斩乱麻,不再搞持久战。冷战完了,焦点转向中东,但这些教训还是留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