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1-23 05:37 点击次数:194
哎嘛,这东西卖 79 确实有点……”“没事,会有人买单的。”11 月 6 日深夜,泡泡玛特 “泡泡抽盒机” 小程序直播间的 12 秒对话,如同一颗精准投放的舆论炸弹,瞬间将 #泡泡玛特直播事故# 话题推上微博热搜第一。这段未及时掐断的 “真心话”,不仅让新款 DIMOO 挂链盲盒成为众矢之的,更将潮玩巨头拖入成立以来最严峻的信任危机。
涉事的 “DIMOO 新生日记系列挂链盲盒” 刚于 11 月发售,包含 6 个常规款与 1 个隐藏款,隐藏款抽中概率仅 1/72,单个售价 79 元,整盒售价 474 元。但消费者很快发现,这款宣称由锌合金、树脂打造的 “高端周边”,仿品成本低至 4 元,即便算上正品的材质与生产环节,制造业内人士估算总成本也仅 15-20 元。更讽刺的是,多名消费者晒出刚拆盒的挂链已出现掉漆,与仿品质量差距微弱,“79 元买条会掉漆的挂绳,这不是割韭菜吗?” 网易新闻评论区的质疑道出了多数人的心声。
“总有人买单” 的底气,藏在泡泡玛特惊人的盈利数据里。其 2025 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毛利率已飙升至 70.3%,接近爱马仕的盈利水平。这种高溢价源于 “IP 情感价值 + 盲盒机制” 的双重加持:DIMOO 作为旗下第五大 IP,2025 年上半年贡献收入 11.05 亿元,粉丝愿为 “梦境小男孩” 的陪伴感付费;而 1/72 的隐藏款概率,又驱动消费者重复消费。正如知乎网友所言:“买的不是挂链,是拆盒瞬间的期待”,但这种期待正在被品牌的傲慢消耗。
直播事故并非孤立事件。就在两天前,泡泡玛特 Skullpanda 餐桌系列盲盒因 Logo 印成 “POP MAET” 紧急下架,部分产品还出现钢印重叠,暴露了供应链管理的严重漏洞。有前产品经理透露,这类错误可能源于设计环节的复制粘贴失误,后续审核完全缺位,工厂仅按文件生产自然难以察觉。而此次危机中,官方回应更显敷衍:仅强调 “调查工作失误”,承诺不开除员工,对核心的定价争议却以 “暂未收到通知” 含糊带过,甚至悄悄删除直播回放、下架涉事产品。这种避重就轻的态度,让网友怒批:“处罚员工容易,回应定价难?分明是把消费者当冤大头”。
市场的反馈立竿见影。11 月 7 日,泡泡玛特港股开盘暴跌逾 5%,盘中触及 208.20 港元的近半年新低,较年内高点回落约 39%,单日成交额超 13 亿港元。更值得警惕的是行业通病:某潮玩博主曝光,199 元的帆布包成本仅 25 元,399 元手办原料成本不足 10%。《人民日报》此前已点名批评盲盒定价过高,预警行业或面临更严监管,而千岛 App 等平台的未成年消费纠纷,更凸显了整个行业的监管空白。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有趣的是,争议声中,涉事挂链在官方渠道迅速售罄,二手平台隐藏款甚至炒至 819 元,溢价超 7 倍。这恰是潮玩市场的双面性:网易新闻投票显示,3 成支持者愿为喜欢的 IP 买单,但超 6 成网友痛斥性价比太低。长沙市民张女士作为忠实粉丝坦言:“会生气但不影响购买,我是为喜欢买单”,但也明确表示不会加价抢购。复旦大学教授余伊琦指出,潮玩的情感与象征价值难以量化,但需以品质为前提,否则再热的 IP 也会失去根基。
这场由 “失言” 引发的危机,撕开了行业的遮羞布。泡泡玛特 2024 年在 IP 授权上支出 5.07 亿元,同比增长 114.2%,但消费者需要的不是单纯的成本转嫁,而是价质相符的产品与尊重。当 “总有人买单” 的潜台词公之于众,品牌该明白:IP 溢价有边界,信任透支无回头路。再忠诚的粉丝,也不会永远为傲慢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