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26 22:39 点击次数:108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你能想象吗?一个从福建出走、在柬埔寨靠房地产起家的“创业传奇”,如今被美国司法部点名起诉,还牵出全球最大规模的比特币没收案。
10月14日,美国司法部正式公布:纽约联邦法院起诉“太子集团控股”(Prince Group)创办人陈志,罪名包括电汇诈欺、洗钱,以及强迫劳动从事“杀猪盘”诈骗。而更震撼的是——美国政府同时没收了127271枚比特币,价值高达150亿美元!
司法部称,这批比特币由陈志本人掌握私钥,存放在未托管的钱包中。如今全部被美国政府保管,这是美国司法部史上最大规模的加密资产查扣案。
这一幕,就像全球灰色金融史上又一次被拉开的“盖子”。
——
01|福建少年在柬埔寨的“发财神话”,为何变成全球通缉?
根据公开信息,陈志出生于中国福建,2011年进入柬埔寨房地产市场,2015年成立太子集团。短短几年,太子集团就在当地横扫地产、银行、航空、酒店等多个领域,被媒体称为“柬埔寨的国民企业”。
但美国财政部14日发布的制裁文件却给出了完全不同的描述:太子集团被认定为“跨国犯罪组织(TCO)”,涉及诈骗、洗钱和强迫劳动。
这次,美国财政部还点名了146个制裁目标——包括3名台湾籍女性,以及9家在台湾登记的公司。根据财政部公开的文件,这些公司都注册在台北大安区“和平大苑”大楼中,法人代表多为新加坡商,由一名林姓人士负责。
听起来像不像现实版的“高智商金融剧”?表面上是地产公司,背后却被指控操盘东南亚“杀猪盘”诈骗园区。
——
02|“杀猪盘”成产业,美国受害者一年被骗10亿美元
美国财政部在报告中指出,2024年美国民众因东南亚诈骗损失金额已突破10亿美元,比2023年增长了66%。其中,“太子集团跨国犯罪组织”被认为占有显著比例。
所谓“杀猪盘”,就是以爱情、投资、币圈等名义诱骗受害者汇款。被害人一步步被“养肥”,最后被“宰”。而根据美方调查,这些诈骗园区不仅骗钱,还涉嫌强迫劳动,有人被没收护照、限制人身自由。
说白了,过去大家以为的“东南亚园区诈骗”,现在正在以更系统化、公司化的方式运作。背后有管理、有分工、有资金链——而这次太子集团被点名,只是“冰山一角”。
——
03|比特币成了关键证据:去中心化,不代表无法追踪
这起案件最让人震惊的,是那127271枚比特币。
司法部指出,这些币是诈骗和洗钱所得,原先存在一个私人钱包中。通过技术追踪,美国当局成功锁定钱包并申请没收。
很多人可能会问:不是说区块链匿名、无法追踪吗?其实并不是。业内分析人士表示,比特币的每一笔交易都在链上可查,只要找到资金流入口和出口,就能反向定位。而这次美国司法部的行动,也再次说明“匿名资产”并不等于“安全”。
但我反而觉得,这次事件的警示不只是给犯罪分子,更是敲醒了一部分普通投资者——很多人盲信“币圈自由”“资产隐私”,可一旦踩到灰色地带,不仅币没了,人也可能被波及。
——
04|更刺痛的现实:被骗的人,其实比你想的多得多
根据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统计,仅2024年上半年,美国人因网络诈骗损失金额就超过80亿美元,其中超过40%与“投资平台”相关。
而类似模式的诈骗,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乃至东南亚地区,也屡见不鲜。
很多受害者并非“贪心”,只是被“高收益”“安全托管”“币圈投资导师”这些话术击中了心理软肋。更讽刺的是,一些公司外表光鲜、官网正规,甚至在写字楼办公。普通人根本分不出真假。
但说句可能不太好听的话:如果一个项目承诺“稳赚不赔”“每天分红”,那已经不是投资,而是设好的陷阱。
——
05|从“柬埔寨奇迹”到“美方通缉”,东南亚经济的另一面
东南亚这几年吸引了大量中国资本。低税、土地便宜、劳动力充足,看似机会满满。但正如财经评论员韩越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指出:“柬埔寨、缅甸、老挝等地的监管空白,正被一些灰产集团利用。”
太子集团这次被点名,正说明“虚假繁荣”正在被撕开。
一个房地产帝国的故事,突然变成司法案件,这背后其实是整个地区经济模式的风险。
毕竟,当财富积累过快、监管跟不上、资金流动无边界,“奇迹”和“陷阱”,往往只差一步。
——
现在,美国政府手里握着150亿美元比特币,而“陈志”本人仍未公开露面。太子集团的未来、东南亚灰产的走向,都充满变数。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灰色套利时代,正在被全球监管收网。
只是,受害者的钱能追回多少?
而那些在光鲜外壳下的跨国骗局,还会有多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与权威媒体报道(包括美国司法部、美国财政部、彭博社),仅用于信息分享与市场观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与任何机构无关。
若有不准确或更新信息,欢迎读者留言指正。
#太子集团 #比特币 #美国司法部 #柬埔寨 #东南亚诈骗 #财经观察 #数字货币 #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