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07 20:03 点击次数:61
过去几周,市场情绪的微妙变化大家都感受到了:成交量显著回暖,指数韧性增强,部分题材股甚至演绎了狂飙。高盛在最新研报中明确指出——一场由流动性驱动的牛市正在中国股市展开。这份判断背后,既有历史镜像,也有当下的资金环境支撑。本文尝试从历史牛市的成因出发,拆解当前的流动性格局,并结合高盛给出的数据与观点,聊聊这轮行情的底层逻辑。
历史上的牛市,资金面从不缺席
先看三个典型阶段。
2006–2007年,那是A股最汹涌澎湃的一轮牛市,上证综指从千点不到一路狂飙到6124点。驱动因素看似是经济高增长、股改落地,但核心推手还是信贷和杠杆扩张。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散户蜂拥入市,估值脱离基本面。这种“钱太多”的牛市,结局往往就是泡沫破裂。
2014–2015年,牛市起点同样是政策宽松。当时利率市场化推进,理财资金从保守产品涌向股市,融资融券和场外配资助推行情。短短一年时间,上证指数翻倍,但资金加杠杆的速度远超监管容忍度。随着政策出手、杠杆收紧,牛市戛然而止。这里的教训很直白:杠杆放大收益,但也放大风险。
2020–2021年,疫情后的特殊时期。全球大放水,国内宽松叠加产业周期复苏,股市迎来一波结构性慢牛。不同于前两次,这一轮不只是“资金市”,盈利改善也发挥了作用。消费、医药、科技成为核心赛道,市场逻辑更多元。
这三段历史告诉我们:流动性是点燃行情的火种,但火焰能烧多久,要看盈利和政策的配合。
高盛的判断:流动性宽裕,慢牛已起
高盛最新研报由Kinger Lau、Si Fu等分析师撰写,结论很鲜明:当前A股、H股的上涨,是流动性主导的行情。他们重申了对两地市场的“增持”评级,并预测未来12个月A股有8%上涨空间,H股则有3%。
更具体地,高盛强调两大催化剂:
·再通胀预期:意味着市场对经济企稳、物价回升有期待,资金开始布局周期性行业。
·AI自主化发展:产业自主化趋势让资金蜂拥流向半导体、算力、软件等主题,放大了流动性效应。
换句话说,不仅仅是“钱多”,而且有“故事”能吸钱。
当下的流动性:宽松信号一个接一个
如果把央行和市场当作两条水管,现在两边都在往池子里放水。
1.央行端
今年以来,央行通过下调逆回购利率、定向工具投放,以及在5月份下调0.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释放出约1万亿人民币长期资金。货币当局明确表态,要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环境。这意味着资金价格维持低位,股市自然获得了估值支撑。
2.市场端
融资融券余额是观察杠杆资金的直接指标。最新数据显示,融资余额已经达到2.29万亿元人民币,不仅创出历史新高,还超过2015年牛市的绝对水平。虽然相对市值占比仍低于当年,但这说明资金的“进攻意愿”在抬头。
3.主题资金
高盛特别提到,“再通胀”与“AI自主化”是吸引资金的两大故事。通胀预期让资源股、周期股受益,AI题材则点燃了成长股。两条资金链叠加,形成了“宽流动性+结构性炒作”的局面。
4.居民配置
根据多家机构的数据,中国家庭在股票上的资产配置比例仍偏低,不到15%。这意味着,如果理财资金持续转向权益市场,增量资金的空间依旧可观。高盛认为这将为“慢牛”提供中长期支撑。
为什么流动性能推高行情?
核心逻辑其实很简单:
估值抬升:利率下行,债券收益率下降,投资者被迫寻找更高回报,股市成了首选。
杠杆放大:融资融券和各类杠杆工具让资金的弹性更大,推动价格快速上行。
主题叠加:在AI这样的热门题材带动下,资金愿意集中火力追逐“高成长想象力”的标的。
政策背书:监管层近来鼓励长期资金入市、支持公司分红和回购,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市场流动性的“背书”。
这几股力量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当前市场的上行动能。
风险与限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高盛在研报中也提醒,盈利改善虽然不是估值扩张的必要条件,但要想延续涨势,最终还是需要基本面支撑。换句话说,如果企业盈利没有跟上,流动性推升的行情很可能阶段性透支。
另一个隐忧是杠杆。融资余额刷新高点,说明市场的情绪偏乐观,但一旦监管收紧,或者外围流动性环境变化,杠杆链条容易反噬市场。2015年的剧烈波动就是前车之鉴。
此外,主题炒作容易让个股估值泡沫化。比如部分AI芯片公司市值短期暴涨,估值已经远超盈利支撑。如果后续基本面跟不上,股价修正不可避免。
投资者该怎么看?
结合高盛的判断,我的几点观察:
1.把握“全面牛市”的机会
明年,A股不太可能再走一段慢牛行情,而更可能是全面牛市。估值将修复,且上涨节奏会随资金面、主题轮动而波动。
2.重视资金偏好
在资金主导的行情中,短期股价更多受制于“谁在买”,而不是“公司赚多少钱”。因此投资者要紧盯融资余额、北上资金流入、以及市场主题轮动。
3.聚焦结构性机会
AI自主化、周期品的再通胀预期,以及具备分红回购能力的优质民企,可能是资金流向的重点。这与高盛研报强调的方向高度一致。
4.警惕杠杆风险
高融资余额意味着行情可能更剧烈波动。投资者需要管理仓位,不要盲目加杠杆,更不要在极度热门的题材中追高。
结语
每一轮牛市都有不同的故事,但资金永远是最核心的变量。高盛的判断,其实是在提醒市场:不要低估流动性在定价中的力量。当前的宽松环境、再通胀预期和AI自主化,正在共同作用,推开A股和H股的一扇“慢牛之门”。
至于这扇门能打开多久,决定因素还是盈利能否接力、监管是否允许杠杆继续扩张。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理解流动性逻辑,比盲目追逐热点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