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比养鸡鸭鹅更赚钱,投资不到1万,一年可能赚15万!

发布日期:2025-09-03 21:21    点击次数:57

"放弃打工回乡养竹鼠,他如何靠‘地下熊猫’年入50万?揭秘南方致富冷门项目,成本仅8分/天,带动全村脱贫"

正文(自我讲述形式):

我第一次见到老陈时,他正蹲在竹鼠养殖场的角落,手里攥着半截甘蔗逗弄笼子里的灰褐色小家伙。阳光透过简易大棚的塑料布洒在泥地上,几十个铁丝笼整齐排列,此起彼伏的"吱吱"声像极了儿时听过的蟋蟀交响乐。很难想象,这个看起来和普通农家院没啥两样的地方,藏着年入50万的财富密码。

"竹鼠?不就是老鼠吗?"

三年前我第一次听说老陈的创业故事时,脑海里浮现的正是这句质疑。毕竟在北方人眼里,老鼠与"疾病""肮脏"几乎划等号。但当老陈掀开笼子,露出毛茸茸的尾巴和粉嫩的鼻尖时,我才知道这种学名"中华竹鼠"的小动物,竟是南方餐桌上的珍馐。肉质细腻堪比甲鱼,蛋白质含量是牛肉的3倍,连广东的五星级酒店都把它做成"竹鼠三吃"的招牌菜。

老陈的养殖场藏在广西十万大山深处,这里漫山遍野的竹林就是天然的饲料仓库。他带我算了一笔账:20对种鼠8000元起步,每只每天吃2两竹子,200只成年鼠一个月的伙食费还不到300块。"去年光卖竹子就赚了5000块,"老陈笑着指了指后山,"这些本来要当柴火烧的废料,现在成了硬通货。"

藏在深山里的财富密码

让我真正吃惊的是竹鼠的繁殖能力。老陈的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着:2019年20对种鼠,2020年300只,2021年突破1000只。原来这种啮齿类动物一年能产3-4胎,每胎至少2只,90%的成活率让养殖规模像滚雪球般膨胀。"你看这只母鼠,"老陈抓起一只灰扑扑的家伙,"去年生了4窝,现在带着28个孩子当'鼠妈妈'呢!"

最让我震撼的是成本控制。当我在城里为每斤30元的土鸡饲料发愁时,老陈正把玉米秆粉碎成饲料:"竹子不要钱,玉米秆每吨才80块,配上麦麸,一只鼠出栏成本不到20块。"更绝的是省人工,1000只鼠每天喂食清理只要1个半小时,"比养20只羊还轻松"。

从单打独斗到全村致富

转折发生在2021年。当时县里扶贫办来调研,发现永冷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把竹鼠养殖做成了扶贫产业。老陈主动牵头成立合作社,把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村民。现在村里32户人家跟着他干,最远的贫困户王大姐家,靠着后院30个笼子,去年净赚了1.8万。

"以前觉得养鸡养猪才叫养殖,现在才明白特种养殖的潜力。"村支书李国云感慨道。他们注册了"永冷竹鼠"商标,和南宁的连锁超市签了供货协议,商品鼠收购价稳定在25元/斤。更绝的是开发了竹鼠腊肠、肉松等深加工产品,利润率直接翻倍。

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新赛道

当然,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2022年冬天突发的低温让30多只幼鼠冻死,老陈连夜给所有养殖棚加装地暖。今年初的非洲猪瘟风波又让他损失了200对种鼠,但正是这些教训让他建立起恒温车间和防疫体系。"现在每批鼠都要经过7天隔离观察,饲料也要高温消毒。"老陈指着消毒池说。

面对未来,老陈有更大的野心。他儿子辞去城里的工作,正和县里食品厂合作研发竹鼠胶原蛋白产品;后山那片竹林计划改造成生态观光园,游客可以亲手喂鼠、体验竹筒饭制作。听说最近还有广东客商想投资建深加工厂,把竹鼠肉卖到东南亚。

给创业者的真心话

站在装满竹鼠的铁笼前,我突然理解了老陈说的那句话:"财富往往藏在不起眼的角落。"这个曾经被嘲笑"养老鼠"的汉子,如今成了县里创业大赛的评委。他的故事让我想起老家那些抛荒的竹林、后院堆积的秸秆,原来只要找对方向,乡土资源就能变黄金。

如果你也在寻找低投入、高回报的创业项目,不妨思考:

你所在的地区有哪些被忽视的特产资源?

传统养殖业是否存在升级空间?

如何把单一产品变成产业链?

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你吃过竹鼠吗?觉得这种食材能被大众接受吗?👉 如果老陈来你们村发展,你会加入合作社吗?👉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竹鼠的冷门致富项目?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