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何小鹏发布会现场剪开机器人腿,回应藏人质疑真相

发布日期:2025-11-23 14:08    点击次数:123

2025年11月6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发布会现场剪开自家机器人IRON的腿部外壳,向全世界展示其内部冰冷的机械结构。他声音颤抖:“这是最后一次证明,它是它自己。”一句近乎悲壮的宣言,揭开了科技与人性之间最隐秘的裂痕——我们一边渴望机器无限接近人类,一边又在它真正逼近时惊恐后退。

就在几天前,小鹏发布的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因一段“猫步”视频引爆网络。它步伐轻盈、重心自然、姿态流畅,像极了T台上的超模。可惊叹声未落,质疑便汹涌而至:这动作太像真人了,里面是不是藏着人?面对舆论风暴,小鹏选择用最原始的方式回应——撕开外壳,暴露零件,以物理的“剖腹自证”对抗心理的集体怀疑。

这场风波的本质,不是技术真伪之争,而是人类对“类我者”的本能警惕。早在1970年,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就提出“恐怖谷理论”:当一个非人类实体越来越像人,我们的亲近感本应上升;但一旦它达到“几乎像人却仍差一点”的临界点,情感反应便会骤然跌入谷底,化为恐惧与排斥。我们不怕机器笨拙,怕的是它“装人”。《极地特快》里眼神空洞的CG男孩让人如坐针毡,《猫》中半人半兽的舞者被嘲为“噩梦制造机”,皆因触碰了这条心理红线。

IRON的步态之所以引发质疑,正因为它精准踩在了恐怖谷的边缘。它的动作足够逼真,足以激活我们对“人类行为”的识别系统;却又缺乏微表情、呼吸起伏、情绪流转等真实生命信号,形成认知错位。大脑在“这是人”与“这不是人”之间反复摇摆,最终以“危险!远离!”作结。这种不适感并非理性判断,而是深植于进化中的生存本能——面对尸体、病人或伪装者,回避是保命策略。

有人会说,公开拆解已证清白,质疑只是愚昧。但问题不在事实,而在接受。技术可以一日千里,社会心理却需缓慢调适。小鹏的剖壳之举,看似赢了信任战,实则暴露了更大的困境:我们尚未准备好迎接一个能“模仿生命”的机器时代。当机器人学会走路、说话、微笑,我们将不得不重新定义“何以为人”。

真正的解决之道,不在于更彻底的自证,而在于设计时主动绕开恐怖谷。或是强化机械特征,坦然承认非人身份;或是提升智能层级,让行为逻辑真正匹配人类情感。否则,每一次逼近,都可能换来一次更剧烈的排斥。

技术从不孤独前行,它总拖着人类心理的影子。当我们造出越来越像自己的机器,真正要克服的,或许不是工程难题,而是内心那道名为“恐惧”的门槛。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