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他是被遗忘的天才科学家, 中国的“爱因斯坦”, 却扫了十几年厕所

发布日期:2025-07-03 05:21    点击次数:57

本文叙述皆有官方信源,为了读者有更好体验放在了文章后缀!

编辑丨ZL·B

他被称为“中国雷达之父”,却也是被历史遗忘的天才科学家。

历经半生漂浮坎坷,做过爱因斯坦的得力助手,从过惠特克、达尔文等学术大家。

为报祖国,他在最艰难时决然返乡。

然而,却因不屈政权,被判下放、经历改造,扫了十几年的厕所。

这个有中国“爱因斯坦”之称的人究竟是谁?历经漂泊坎坷后,他又是否得到了平反?

名门走出的科研大家

束星北,这个在今时今日已经鲜为人知的“物理学大家”。

他不仅培养启蒙了李政道、程开甲、吴健雄等杰出的物理学家。

更是有着“中国‘爱因斯坦’、雷达之父”的称号。

可这样一位中国科研做出如此贡献的人,又为何会被遗忘?

究其源头,还要从他的经历说起。

1907年,束星北出生在江苏江都一户名门之中。

富庶的家庭,为他的成长和教育提供了绝对的保障。

1913年,得到启蒙后的他被家人送进了私塾念书。

此后,他的求学之路可以说是畅通无阻。

192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杭州之江大学,一年后转入济南齐鲁大学专攻物理。

可因为那时国内的研讨氛围并不热烈,于是,为了寻求更长远的发展。

束星北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当时的欧洲可以说是培养科学家的摇篮。

抱着对学术知识的渴求,1926年,束星北自费踏上了赴美留学的道路。

从堪萨斯州拜克大学到旧金山加州大学,在攀登学术的高山上,束星北一刻也不曾停歇。

可栖身异国,生活的艰难却也令他举步维艰。

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他谢绝了亲友的资助,决心勤工俭学。

做过重体力劳动、游历欧洲期间,为了生计,也曾到莫斯科中国大使馆干事。

辗转来到柏林后,进入柏林大学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的他。

拜谒到了爱因斯坦门下,成为了爱因斯坦的第一位中国助手。

在爱因斯坦身边,束星北不仅学到了很多物理知识,还探寻了对量子力学的研究。

然而,由于德国法西斯极度排斥犹太人,爱因斯坦的科学研究重重受阻。

无奈之下,束星北又在1928年,转投到了英国爱丁堡大学。

并师从理论物理学家E.T.惠特克和C.G.达尔文。

两年后,顺利拿到硕士学位的他又继续前往剑桥大学读研究生。

1930年8月,才华渐显的束星北经推荐进入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继续做研究生和助教,并师从著名数学家特罗克教授。

在麻省理工,仅用一年的时间完成硕士论文的他,不仅顺利获得学院的理学硕士学位。

此时的他在学术界的名声也逐渐响了起来。

可辗转国外数年,在他的心中却始终有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牵绊。

立志报国的“雷达之父”

在当时,束星北可以说是物理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无人不知,

而他更是被冠上了“中国爱因斯坦”的称号。

但身为中国人,他身上的家国情怀却也是最让人动容之处。

尽管那时的他在外已经享誉盛名。

但在家国发展和个人之间,他坚定的选择了前者。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成为了束星北回国的契机。

一直萦怀祖国、热恋故土的他,深知身处危难之中的祖国继续科学技术。

于是,他毅然舍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和先进条件。

于9月辞聘归国,并在同年和葛楚华女士结了婚。

从名师、上名校的海龟硕士,早在束星北回国前他的事迹就传了回来。

于是,在得知他归国弃笔从戎后,无数名校向他跑来橄榄枝。

最终,他进入了南京军官学校,任物理教官。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将在此大展宏图之时。

短短半年,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发生了。

1932年7月,蒋介石到学校视察,在他以“匹夫有责”为题慷慨演讲时。

束星北当面责问其有关“9·28”及“1·28”的情况。

因此触犯蒋介石后,无奈在朋友劝说下离开了军校。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他被取了一个“束大炮”的名号。

但“英雄不怕无用武之地”。

离开军校之后,他又先后就职于浙大和暨大,讲授力学、理论物理、相对论等课程。

1937年,升为浙大教授之后,束星北度过了一段平静却快乐的时光。

在那里他可以潜心研究、倾心教育。

也是在这里,他培养出了为了的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及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等精英。

然而谁也不曾想到,在他潜心为祖国培养未来之势时,等待他的会是这样的结果!

被判下放 晚年凄凉

“中国从不缺乏人才,只是他们没有得到重视,比如我的老师束星北先生。”

这是1972年,李政道回国,就周总理问及就中国教育人才“断层”的情况,望其提出建议。

或是介绍一些海外留学的学子回国发展时,做出的答复。

可他究竟为何会被“忽视”?

时间倒回1950年,彼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正处在特殊时期。

历经十多年的抗战,本以为黎明即将到来。

可哪曾想,迎接束星北的却是人生的至暗时刻。

早在抗战爆发之时,束星北便和王淦昌、钱钟韩等人投入了浙大慰劳队,慰问前方战士。

1944年,为打击日寇,拯救民族,他又义无反顾加入军令部。

主导训练班和技术室讲学,并领导研发雷达。

终于,经过一年的昼夜奋斗,我国第一部雷达成功问世。

抗战胜利后,预见内战即将爆发的他又不辞心血,亲手将雷达拆除。

之后,不愿参与政治纷争,他再次投身祖国的教育事业。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不参与纷争,纷争却主动找上了门来。

1951年,浙大展开思想改造和三反运动,苏步青教授受到冲击。

继上次弄的蒋介石下不来台后,此次为给数学家苏步青打抱不平,他直接闯进办公室和“节约委员会”主任大打出手。

最终,他被扣上“干扰运动”的罪名大加批判,而这也为他日后的下放埋下了隐患。

1955年,受极左路线的冲击,他成为了被“审查”的对象。

尽管此次“肃反”后,他没有反革命政治的问题。

但在1958年,他却还是被山东肃反小组定为了反革命分子,并被冠上“右派”的头衔而遭到下放。

被发配青岛的他被勒令禁止再从事任何研究。

每天只能从事着修水库,扛泥料,扫大街,洗厕所等活计。

当好友和旧同事被调去参加新中国原子弹研究时,这名中国核物理学研究的先行者,却逐渐被人淡忘。

直到1972年,他的学生李政道访华,向周总理提起自己的恩师,束星北才终于昭雪。

但此时的他已经是一位70岁高龄的迟暮老人。

结语

束星北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波折。

可即便是身处泥泞,他依然不曾放弃对学术的探究。

有一次他的女儿去看他,却见未清扫的雪地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数学公式和演算符号。

而平反昭雪后,尽管已经垂暮,但他也依然选择投身科研。

1979年,当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需要计算弹头数据舱的接收和打捞的时间时。

72岁的他仅靠一个小小的计算器,便得出了结果。

不仅为国家节约了经费、更争取了宝贵时间。

可世人总有一别,1983年,76岁的束老因病与世长辞,并将自己的遗体捐给了青岛医学院。

然而,这个直到死亡都在燃烧自己的伟人却在历史的长河中连带着他的成就,逐渐被遗忘。

这结果着实令人唏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束星北

浙江大学网站——人物轶事

中国青年报——束星北:科学的品质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