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03 16:28 点击次数:65
“定乾坤!中美联手,这次欧洲真的慌了?”
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的欧洲,真像是一个蹭吃蹭喝的老朋友。每次聚会他都不带菜,却总是想蹭口肉、喝口汤,不管是美国的烧烤架、俄罗斯的战斗锅还是咱们的蒸汽大铁锅,他都敢上去填饱自己。可问题是,这位朋友似乎要倒大霉了——这次聚餐,他自己成了菜单上的“主菜”。什么?吃还是不吃?还轮不到他做主,故事可有点意思了。
部分
欧洲,我们爱称它为“蹭洲”,真的是把“见风使舵”玩得出神入化。在安全上找美国站台,能源用俄罗斯家天然气,贸易上靠中国赚市场,战略都深得“及时行乐”的真谛。可是蹭着蹭着,宴席终会散。在不平等的实力与利益博弈下,欧洲这盘菜都凉透了,偏偏还没搞明白自己其实才是被摆上餐桌的那个。
要理解这个妙趣横生又有些尴尬的局,得先看国际上的“大厨”——中美。可以说,欧洲之所以“躺着中枪”,全因中美已经心照不宣地达成了一种微妙的默契,而目标便是通过“端欧洲这道菜”,为美国下一轮降息腾出空间,也为中国腾挪局面。
调料有了,火候也差不多了,而炒锅却还没完全开。这并不是说欧洲躺平了,它其实一直在抗争。比如这几年大搞独立战略,妄图在中美之间玩点“变轨操作”,可惜这个动作实在不够精细,结果每次都像走钢丝一样翻车。如今,冯德莱恩即将访华,而她这趟行程的成功与否,恐怕也只能决定欧洲“是被炖煮,还是清蒸”的问题了。
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归根到底,欧洲最大的尴尬在于,成了各方策略的工具人而不自知。美国才是“这场大戏最想催促降息”的急先锋。第一轮的降息已经让美元税松下了一口气,但全球经济的这口锅还没完全焖熟。此时此刻,欧洲如果再晃晃悠悠不上车,会发生什么?中国的承压会拖延,美国的流动性放松会停滞,不仅欧洲自个儿没饭吃,其身后的大哥美国也会着急上火。
为了加速局面的推进,美国这条“好大哥”可是花招频频。比如通过能源制裁和供应链断裂,压得欧洲传统制造业气喘吁吁;又用各种安全议题警告欧洲“别忘了加入北约的初心”;在高科技封锁上连补刀都不忘顺便坑欧洲一把。看似为了“保护欧洲”,实则根本不允许任何“自己的队友”脱离掌控。与其说欧洲在“蹭”,不如说是在被人家用力地摇来摇去。
那接下来怎么办?
冯德莱恩此行,可以看作是欧洲又一次选择题的开端。她如果展现足够诚意,寄希望于中国市场的持续开放,也就意味着欧洲会在中美之间选择相对“平衡”的态势。可问题是,美国可不是吃素的。没等你回头张口,恐怕一记“大西洋制裁风”已经砸了过来。
事情的复杂之处就在于表面上这是一个三方博弈,实际上更像是两强棋局。而作为棋盘上的“卒”,欧洲并没什么说“不”的能力。就算抗争,也无非是抢个“死法好看”罢了。
反差
或许有人会问,欧洲没撒手锏吗?人家好歹是“百年餐饮大国”啊。确实,从历史看冷战后的欧洲一度掌握过餐桌话语权,可惜岁月是把杀猪刀,在美国面前,它早已由主厨沦为食客。
有点幽默又扎心“欧洲,蹭到竟成了盘上的刺身。中美相视一笑,留下一句‘感谢款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