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长征结束至改编八路军间隔两年,红军这期间有何活动?

发布日期:2025-08-18 16:53    点击次数:84

红军在1935年结束长征后,到1937年成为八路军之前,这两年里他们主要在进行休整和训练。这段时间,他们加强了与当地民众的联系,开展了一系列的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为之后的抗日战争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1934年的10月,中央红军在第五次与敌人的战斗中失利。10号那天,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领第1、3、5、8、9军团以及中央和军委的直属部队,总共8万6千多人,从江西的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了大规模的转移,计划前往湘西与红2、红6军团会合。而红军的第24师和地方武装力量,共计1万6千多人,则留在中央苏区继续战斗。

长征的壮丽篇章展开,吸引了全球的关注。在这漫长的征途中,红军进行了超过600次战斗,攻克了700多座县城。众多营级以上干部,共计430多人,平均年龄不足30岁,为了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击败了国民党军的数百个团,穿越了14个省份,翻越了18座高山,渡过了24条大河。他们还穿越了荒凉的草地,翻过了积雪覆盖的高山,总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到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终于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话说中央红军的长征耗时整整一年,直到1935年的10月才结束。而红二、四方面军则多走了一年,到了1936年的10月才结束长征。后来,当全面抗战爆发,红军就改名为八路军,这件事发生在1937年的7月。那么,在这差不多两年的时间里,红军做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两年间发生的事情。

1935年9月17日这天,中央红军,也就是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还在长征路上奔波。那天,他们打下了地势险要的腊子口,一路走到了哈达铺。到了那儿,主席才从一张报纸上看到陕北那边有刘志丹他们带着的红军,还有苏区根据地。主席一看,立马拍板决定,继续往北走,去陕北安顿下来。就这样,过了一个月,中央红军到了陕北的吴起镇,跟陕北红军成功碰了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算是走完了。

1935年11月3日,苏维埃中央政府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会的主席由毛泽东担任,副主席是周恩来和彭德怀。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统一指挥作战。这个决定一出来,就开始着手整编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了。

西北军事委员会最近作出一个决定,重新启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的称号,下面包括一军团和十五军团,总共有一万一千人。他们挑选了彭德怀作为总司令,毛泽东作为总政治委员。彭德怀原来指挥的红三军团现在合并进了红一军团,所以现在的红一军团和以前从江西来的红一军团已经不一样了,它是将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这两支最强的中央红军队伍合并而成的。

这边红军没停歇,蒋介石也开始了行动。中央红军一到陕北,蒋介石马上调动了东北军的5个师,分成两路,一路向东,一路向西,直接朝陕北的革命根据地进攻。

11月21日,红一方面军在直罗镇设下埋伏,成功围歼了东北军109师的两个团和师部,其中包括师长牛元峰。

后来,红一军团又出击,消灭了东北军106师的一个团,这就是著名的直罗镇战役。那场战斗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大规模围剿。

这场战斗结束后,红军终于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了。巧的是,这个时候,川康那边的红四方面军正好在百丈关战役中遭遇了大败,损失惨重,形势十分严峻。这边胜利了,那边却失败了,这种对比正好说明了中央决定向北行进的路线是正确的。

东区战斗行动

1935年12月过后,迎来了1936年1月。主席心中盘算着“发展才能站稳脚跟”的道理,决定向东进攻山西。然而,红军刚结束长征不久,又在直罗镇打了一场硬仗,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再说,那时陕北的红军总共才1.3万人,人手严重不足。因此,很多人都反对东征的计划。

1936年1月31日,主席组织了一次军事会议,讨论是否向东进军山西。会上,大家意见不一,但主席耐心地为大家解释了他的看法。最终,所有人都同意进军山西。

要出征,就得名正言顺。所以,红一方面军就打着“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旗号出发了。这次行动,彭德怀当总司令,毛泽东是总政委。他们手下管着:

在红军的第一方面军中,有一个第一军团,这个军团的军长是林彪,政治委员是聂荣臻。

在红十五军团中,徐海东担任了军团长的重要职务,而程子华则全面负责,担任了总政委的职位。

红二十八军的领导人是军长刘志丹和政委宋任穷。

陕北地区的红军第二十九军及一些地方部队都在周恩来和博古的指挥下,负责守护陕北的革命根据地。

2月20日,东征的大战正式开始了。就在那一天,咱们抗日先锋军全部都成功地过了黄河那个险要的地方,走进了山西。

进入山西后,抗日先锋军分成了三个队伍行动。第一军团向右走,一路清理沿途的村镇;十五军团则在左侧,做出攻打太原的样子。中间的队伍是由十五军团的一部分和三十军组成的,他们负责在晋西牵制阎锡山的部队,并且守护黄河的渡口,保证后面的物资运输畅通无阻。

蒋介石为了阻止红军向东推进,一口气调集了大约十个师的兵力前往山西。随后,他又派遣陈诚协助阎锡山作战,他们的策略是先夺取渡口,封锁黄河,不让红军有后退的可能,意图将红军一举歼灭。与此同时,蒋介石还命令西北军和东北军趁陕北根据地防守空虚之际,迅速进攻陕北地区。

气氛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主席于是命令抗日先锋队撤退到陕北。到了5月5日,所有先锋队都过了黄河,回到了陕北,这意味着东征的战斗暂时结束了。

东征行动历时75天,红军在这期间增加了8000名新成员,并筹集了30万资金。我们深入山西的20多个县的农村,组织并动员了当地的百姓。这次行动为后来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进入山西抵抗日军,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东边战场打了个大胜仗,四川康区的红四方面军在甘孜、康定等地苦战,他们不仅要翻雪山,还要过草地,开始时有八万多的人,现在只剩下四万多。这边的红军东征打得漂亮,队伍壮大了,补给也充足;那边的红军日子难过,人数大幅减少。这样一来,红军的将士们更加坚信当初决定往北走是对的。

西进大战的时候,有一场声势浩大的西进大战。各方力量汇聚,目标直指西方。这场大战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大军浩浩荡荡,带着必胜的信念,踏上了征途。一路上,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面对了无数挑战。无论是险峻的地形,还是敌人的顽强抵抗,都无法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出色的战术,一次次突破重围,向着目标不断逼近。在这场大战中,涌现出了许多英勇无畏的战士。他们冲锋在前,无所畏惧,为大军开辟出一条条胜利的道路。他们的英勇事迹,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最终,经过长时间的激战,大军成功占领了西方的重要地区。这场西进大战的胜利,不仅扩大了势力范围,更提升了士气,为未来的战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红军一回到陕北,蒋介石马上对陕甘苏区采取行动,发起了大规模的围剿。这次他调动了大量兵力,包括中央军的精锐部队、陕北的地方部队,还有宁夏的马家军、东北军和晋军,总共154个团,25万人,把陕甘苏区围了个严严实实。红军陷入了极大的危险之中,眼看就要被封锁在陕甘地区了。

1936年5月18日,距离东征战役结束仅13天,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了一项命令,决定组建中国工农红军西方野战军,由彭德怀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这次,中央红军再次更改了部队的名字,这已经是第三次了。第一次是在1935年9月12日,那时他们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第二次是在1936年2月,部队的名字变成了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现在,他们又给自己换了一个新的称呼,叫做中国工农红军西方野战军。

西方那边的野战军开始时分成左右两支,后来又增加了一支中间的队伍,总人数大约有一万七千人。

左路大军是由红一军团组成的,左权临时带队,聂荣臻担任政委。

右侧的主力部队由红十五军团组建,军团长是徐海东,政委则是程子华。

中路部队的主要力量是红28军,由军长宋时轮和政委宋任穷带领。这支队伍还包含红81师,该师的师长是贺晋年,政委是张达志。

西征的主要目标是打破国民党军队对陕甘苏区的包围,消灭宁夏的“二马”势力,扩大苏区的范围,还要做好准备迎接从北边来的红二、红四方面军。

不久后,西线的部队就传来了接连的好消息。6月15日,红军15军团的78师迅速攻占了定边县城。几天之后,他们又成功占领了盐池城,并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仅仅七天的时间里,78师连续攻下了两座城市,这件事让总司令彭德怀非常高兴,还特意嘉奖了他们。值得一提的是,78师的师长正是后来声名显赫的韩先楚上将,那时他刚刚上任不久。

在西方战场上,经过两个月的激烈交锋,部队成功削弱了东北军和宁夏“二马”的力量。到了8月12日,中共中央有了新的计划,打算夺取宁夏。他们计划与东北军合作,打通前往苏联的道路,并在西北地区建立一个政府,最终支援绥远。

1936年7月,红军的第四方面军和第二方面军实现了会合。在此之前,张国焘一直坚持向南行进,但这次他同意两支部队一同北上,与中央红军汇合。

为了阻止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的部队截断他们的会合之路,并对这三路红军发起了全面围攻。

1936年10月8日,正好是中央红军完成长征一年的日子,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的红一师、红73师在甘肃会宁成功会师。到了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也到了甘肃静宁附近的将台堡,和红一方面军的红二师汇合了。这样,红军的三大主力部队终于聚在一起,长征才算真正结束。

红军三大部队会合的消息让蒋介石惊慌失措,他立刻下令围剿这三支部队。发现敌人的新动态后,彭老总决定让三支部队联合起来,计划消灭胡宗南的一到两个师。观察战场情况后,彭老总决定在山城堡布下埋伏。

11月20日,胡宗南的第78师攻占了山城堡,但很快落入了红军的圈套,遭受了重创。这场战斗使得胡宗南不得不放弃进一步攻打陕甘地区的计划。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震惊全国乃至全世界,蒋介石被扣押,国民党军队停止了对陕北根据地的进攻。到了28日,西安事变以和平方式解决,那些原本围攻红军的国民党军队也撤退了,这样一来,西征战役算是圆满结束了。

这次向西进军之后,陕北根据地的范围扩大了,东西方向达到了1200多里,南北方向也有600多里,这让陕北根据地的管理区域明显增多了。

西路军在河西走廊经历了激烈的战斗,勇敢地与敌人对抗。面对各种困难,他们没有退缩,而是继续前进,与敌人进行了生死搏斗。在这片广阔的河西土地上,西路军的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首英雄的赞歌。他们不怕危险,不畏牺牲,为了心中的信念和理想,勇敢前行,一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难。尽管战斗非常残酷,但西路军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他们互相帮助,共同战斗,为了胜利不断努力。在河西走廊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了他们英勇的身影和不朽的传奇。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中央和军委计划占领宁夏和甘西地区,以便与苏联取得联系。他们很快制定了《十月份作战计划》,计划提前攻打宁夏。计划中提到,四方面军需要向南行进至西兰地区,然后派遣三个军的兵力渡过黄河夺取宁夏。但由于战场形势变化迅速,军委的命令也在不断调整,结果四方面军中张国焘率领的部分未能全部渡过黄河。

1936年11月10日,中央给红军发了一份电报,指示他们过黄河后组建一支新的部队,命名为“某某部队”。这支队伍的领导人包括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由李特担任,政治部主任是李卓然,政治保卫局局长则是曾传六。这支部队下辖三个军。

五军的领导是董振堂将军,政委是黄超同志,参谋长是李屏仁,政治部主任是杨克明。他们麾下有两个师,共四个团,总人数超过三千人。

九军的头儿是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掌舵,参谋长是陈伯稚,政治部主任由曾日三担任。他们手下有两支师,六个团,总共有6500多人。

三十军的主要领导人是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参谋长黄鹄显和政治部主任李天焕。他们负责管理两个师,共有六个团,总人数超过七千人。

还有一个由二百人组成的骑兵队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马和一支枪。

全军共有21800人,其中机关工作人员、医护人员、伤病员和后勤人员大约占了四成。

自1936年11月开始,直到第二年的3月,西路军在河西走廊独自战斗,最终所有战士都献出了生命。

1937年,西安事变已经过去,当时西路军正在河西与“二马”激烈交战,而陕北根据地的国共双方却突然安静下来,没有继续冲突,反而开始了漫长而拖延的谈判。

在1937年的2月到7月期间,中共代表如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林伯渠等人,与国民党的代表蒋介石、宋子文、顾祝同等人,在西安、杭州和庐山等地多次会面,讨论合作抗日的事情。然而,由于国民党坚持要求中共放弃组织独立,解散红军,取消革命根据地,双方在这些关键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最终谈判没有成功。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突然袭击了北平西南的卢沟桥,这就是著名的“七七事变”。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立即发出号召,呼吁全国的民众和军队团结一致,共同抵抗日本的侵略。

7月9日,彭德怀、贺龙、刘伯承、林彪、徐向前等中共将领联合给南京政府发电报,表示愿意带领部队去前线对抗敌人。到了7月底,红军开始依照国民革命军的编制重新组建队伍,总人数达到了4万5千人。

从那以后,红军的历史开始了新篇章,我们的人民军队迎来了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新时期。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