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29 16:57 点击次数:179
说起来,不少朋友聊八路军的时候,总爱从师长、旅长聊起,其实真想问透彻,还得把镜头往下拉,拉到团长那一层。1937年,八路军出发去抗日的时候,直属总部有特务团,115、120、129师各好几个主力团。那时候的团长,基本年纪不大,有的才二十出头,有的甚至抗战没多久就壮烈牺牲。新中国成立以后,轮到授衔,师长是元帅,旅长起步上将,那最早的16个团长,都成什么级别了?
直接说头条——八路军这16位老团长,后来绝大部分是上将或中将,很多还干到了元帅麾下的兵团司令、军区司令,有的建国以后又是新军种创始人、开拓者,少数人因牺牲没赶上授衔,也有个别叛变从名单上消失。
专门扒一扒,头一个,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的韦杰,广西人,1929年参加红军。革命经历特别完整,从百团大战一路打到朝鲜,再到抗美援朝,几乎所有重大战役都有他的身影。新中国授衔,中将。
129师很有意思,主力团只说四个,再加一个教导团。769团陈锡联,湖北红安人,没有怎么上过学,也没军校那套,完全是打仗打出来的指挥员,建国以后一路做到解放军最年轻的兵团司令,还当上了第一任炮兵司令。上下都信服。1955年,授上将,实至名归。
770团张才千,也是湖北人,解放战争主要负责根据地建设和剿匪,后方主力。授衔时候是中将。
771团徐深吉,红安,又是湖北,战争最激烈阶段一直在第一线,后来因病退下来养病,处于半休状态,贡献也不能小看。授中将。
772团叶成焕,河南新县,386旅有名的悍将。战斗力极强,可惜太年轻,太行山保卫战壮烈牺牲,那时候24岁。不在授衔名单。
教导团张贤约,安徽金寨,解放后擢升中将。
120师主力团同样多,带三个数字的都记得挺清楚。715团王尚荣,湖北石首,这位是西北、青海解放、陕北三战牛人在建国后,授中将,后面参与了炮击金门、中印自卫反击战、七九边境自卫反击战,不停出现在大事件舞台上。
716团宋时轮,有名的阻击战专家。梁山阻击战、上蔡阻击战、徐东阻击战,全部主导,打得很硬。不仅抗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平津湖战役也是他拿主意。授上将。
717团刘转连,湖南茶陵,打过四平、辽沈、平津,南下攻两广。新中国以后沈阳、赣西南军区副司令,1955年中将。
718团文年生,湖南岳阳,军政皆能,华北西北都打出头。最后也是中将。
教导团彭绍辉,独臂虎将名号谁都知道,西北野战军纵队司令。授上将。
115师的主力团,说起来不是很遥远。685团杨得志,解放战争时候杨罗耿兵团司令,华北消灭反动派骨干力量,聂荣臻十分器重。授上将。
686团李天佑,东北第一猛人,身经百战,第一纵队带头打硬仗,作风硬。授上将。
687团张绍东,在1938年投敌,后来下落不明,不在新中国军队体系,别找了。
688团陈锦绣,河南固始,经历了鄂豫皖反围剿、长征、直罗镇,平型关也是主力。但1938年伏击日寇时壮烈牺牲,没赶上建国和授衔。
独立团杨成武,赵子龙、白袍小将、年龄最小团长之一。跟聂荣臻一起打平型关、五台山,晋察冀头号猛将。解放战争作为第三兵团司令,打平津、守要地,立下大功。授上将。
往下看,名单排一排,感觉特别有画面。那时候师长、旅长大多成了元帅、上将,团长里大部分是上将,中将稍微少一点,可见当年哪怕是团一级干部,成长空间极大。这批人后来不仅仅是干一线,很多都成了解放军各个军区、兵种建立和打大仗的核心骨干,比如陈锡联当炮兵司令,宋时轮打出名号在志愿军风头正劲,杨得志、李天佑都是血战出来的实战大将。
有意思的是,这些人的人生轨迹很鲜明,活着赶上授衔的基本都高官厚禄,还不断地在大事件、大舞台出现。偶有因伤因病退下来,军衔也不低。只有极少数战死或是离开队伍的,比如叶成焕、陈锦绣牺牲太早,张绍东掉队,历史尘埃落定,名单里才会出现断档。剩下的人或者在军队建设继续发光发热,或者成了各个战区的新一代领导核心。
看着名单,谁都能体会出,一支革命队伍得靠一代代传下去,哪怕最基层的带兵团长,将来都能做上伟业。这批八路军初创团长,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从抗日、解放到建国,从正规战到现代化军队建设,起点不高,靠着自己的能力和命运,一步步走上台前。关键时刻一个都不能少,后来的中国军队面貌,他们都有份。
比起现在看光辉履历,他们当年选拔上来时,没人想过会有多少上将、中将,更没有人知道打出来的江山还得有人守,有人建。而他们自己似乎也没想那么远,全都像拼命三郎一样,带兵打硬仗,打到新中国成立才有现在的荣耀与归宿。
最后,就一句话,这16个八路军团长留下的,不只是军衔,更是中国现代军队骨干成长的样本,谁都不是天生大将,全是硬仗一点点拼出来的。现在再回头看,人的命运和历史洪流,只要搭对了时代的快车,起步再低也敢横冲直撞。这大概也是八路军精神、解放军传统留到现在,最大的财富。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