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25 03:30 点击次数:86
1951年5月27日拂晓时分,正当志愿军第五次战役即将进入尾声之际,我军在此战中已斩获丰硕战果,遂开始逐步后撤。美军并未甘心就此放弃,反而凭借其高机动性的特点,在我军经过艰苦战斗、补给线中断的时机,迅速发起了猛烈的追击。
令人震惊的情报
黄朝天师长在接到撤退的指令后,迅速指挥部队向后方迅速撤离,以规避美军的纠缠。到了27日凌晨,58师在黄朝天的带领下,已成功撤至华川地区,与预定撤军目的地的距离仅剩一日行程,即将顺利摆脱险境。
关于这一点,58师的战士们心中自有明悟,毕竟他们刚刚在第五次战役中历经磨难,身心俱疲。如今,整个师团的人数已锐减,不足九千之数。当时58师不仅面临食物短缺的困境,而且弹药存量也已极为有限,距离弹尽粮绝的状态已近在咫尺。
因此,当58师的战士们历经艰辛抵达华川地区,他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即刻便可以前往指定地点进行补给。然而,就在这一刻,黄朝天察觉到了异常,因为在部队在华川地区行进的过程中,他听到了震耳欲聋的炮火轰鸣声。
那时正处于第五次战役的关键阶段,听到炮声有何不妥呢?首先,华川地处要害,对志愿军东线作战部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补给中心。其次,那般激烈的炮响,表明58师附近区域正在进行战斗。在朝鲜战场上,一旦有战斗发生,必然是志愿军与美军之间的交锋,绝无其他可能。
基于这两点考虑,说明美军可能已经开始攻打华川了。华川作为我军东线部队的物资供应中心,同时也是部队撤退时的关键通道。若华川不幸落入美军手中,我军东线部队的退路将面临被封锁的危机,届时不仅之前的胜利成果将付诸东流,恐怕还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
黄朝天历经半生沙场生涯,历经无数枪林弹雨的洗礼,在战场上早已磨砺出对危险的敏感洞察力。因此,在行军途中,他派遣侦察兵前去探查炮声的来由。不久,侦察兵返回,向黄朝天汇报,并带回了一份令他不禁感到寒意袭人的情报。
侦察兵透露,他在华川地区找到了美军的活动迹象,而华川的大部分区域已被美军所控制。最为令人惊恐的是,侦察兵在一个狭窄的山谷里,竟然发现了美军部队隐蔽地集结,阵容庞大,不仅拥有众多火炮,还有众多坦克,显然是美军的主力部队,其意图显然非常深远。
目前观察,侦察兵所搜集的情报相当精确,在华川地区活动的敌军确实是以美军第7师和第24师为主力。然而,形势比这更为严峻,敌军阵容中不仅包括美军的主力部队,还有南朝鲜军的第2师、第3师以及第6师,合计兵力超过28000人,其数量是58师的数倍以上。
不仅如此,敌军拥有的火炮总数竟高达550门,坦克的数目更是达到了270辆。尽管58师装备了部分反坦克武器,以及迫击炮和火箭筒,但数量上显然有限。特别是58师刚刚经历了一场激战,正处于撤退之中,根本无暇休整和补充物资。无论是机枪的弹药,还是迫击炮和火箭筒的弹药,都极为匮乏,勉强只能达到编制数量的三分之一。
大胆抗命创造奇迹
黄朝天虽从侦察兵那里获取的情报有限,然而自他率部入朝参战至今,已与美军有过数度交锋,对美国军队的兵力及装备部署有了相当的认识,大致能够推断出敌方军力。从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来看,黄朝天显然不具备与美军及南朝鲜军正面交锋的能力。何况上级下达的是撤退的指令,黄朝天只需默默执行撤退命令即可。
然而,黄朝天却在此刻萌生了一个勇敢的想法,他决意率领部队留在华川,与数量悬殊的敌军进行一场激烈的交战。这样的举动无疑是极其冒险的,一来是因为他们面对着如此强大的敌人,自身处于绝对劣势,即便有胜利的可能,也微乎其微。
另一方面,黄朝天需留在华川与敌军交战,此举固然英勇,却亦是对军令的公然违背;一旦战事不利,其后果难以预料,无人敢妄加揣测。黄朝天在军中历练多年,对于这一决策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他心中自有一番明悟。然而,黄朝天师长最终下定决心,带领58师停止了撤退行动,转而着手准备对来犯之敌进行阻击,以阻止他们继续进攻华川。
黄朝天此举出于何种考量?毕竟华川的地理位置极其关键,若58师对此置若罔闻,纵然不触犯军规,可一旦美军掌控华川,我军东线作战的战友们便难以保全自身。华川地区遍布兵站与医院,紧随58师撤退的诸多兄弟部队中,众多辎重部队与伤员亟待关照。黄朝天若弃守华川,阻击美军,无疑会将这些人员置于险境。
黄朝天对58师进行了战前鼓舞,他向全师将士传达了坚定的决心,即在这场阻击战中,即便牺牲到最后一人,也绝不能让美军突破防线。尽管58师的全体将士对黄朝天充满信任,然而,敌我双方的实力悬殊显而易见。要想抵御美军的进攻,仅凭士兵们的勇敢是不够的,还必须在战术上对美军形成压倒性的优势,如此才能有望以少胜多。
当时双方纸面实力对比之下,58师要想阻止美军与南朝鲜军突破华川防线,几乎难以实现。然而,58师的官兵们确实具备一套独特的作战方法,并非简单的机械式布阵。58师选择对敌军进行阻截纯属突发决定,他们根本来不及建立防御阵地,面对美军的猛烈进攻,强行抵抗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构筑防御体系的过程中,58师采纳了逐层递进、深度较大的战术布置,形成了一道道连续的防线。恰逢此时,20军副军长廖政国提出了一项卓越的构想,建议在部署防御人员时采取前疏后密的策略,而在部署火力时则采用前密后疏的配置方式。此举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在火力上有效遏制美军士兵的进攻,然而当美军以炮火和坦克对我军阵地进行密集覆盖时,却难以对我军造成严重伤害;战事结束后,我军能够迅速恢复兵力。
黄朝天在指挥作战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他带领58师进行阻击战时,并未选择正面硬碰硬的激烈对抗,而是巧妙地利用公路两侧的制高点进行防守。在白日里,他们竭尽全力抵挡美军的进攻,入夜后,又对美军发动突袭,使得在白天已经奋战了一整天、筋疲力尽的美军,根本无法得到片刻的休憩。
于是,58师书写了传奇,以寡敌众,顽强地抵挡住了占据绝对优势的敌军数日,使得敌军在8天内仅前进了区区4公里。更令美军感到尴尬的是,尽管58师兵力处于下风,但歼敌数量却远超自身伤亡,这不仅为志愿军后续的撤退开辟了道路,而且展开了一场出色的防御战。经过持续激战直至60师接替防务后撤离,战后非但未受到任何惩罚,反而荣获了志司的嘉奖令,其英勇事迹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