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1-23 00:07 点击次数:187
前言:
下半年,光伏行业开始吹起“反内卷”热潮,许多大企业还在亏损的泥淖里艰难前行,而弘元绿能则上演了一场令人眼前一亮的逆袭好戏。
三季度的财报一发布,市场立马炸锅了,这家公司不但前三个季度成功扭转了亏损局面,单单一个季度就狂赚了5.32亿,把连续七个季度的亏损彻底甩到了身后。
10月31日一开盘,弘元绿能就直接封死涨停,带动光伏设备板块一同冲上高点,成了行业调整中最抢眼的黑马。
大家还记得上半年光伏行业的惨状吧?那时候价格战激烈得不行,从硅料到组件,整个产业链的价格一路走低,跌得让人心惊。一些企业越生产越亏钱,甚至被迫减产或停产,情况可以说是相当严峻。
单季度营收大增
没想到,仅仅一个季度的工夫,弘元绿能就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惊人翻盘。这份成绩背后,除了行业反内卷带来的推动力,还得感谢企业自己的硬核实力和精准的运营策略。
先看看最直接的业绩表现,真是差别挺大。今年前三个季度,弘元绿能的营收达到了56.85亿元,比去年同期多了6.54%,而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则是2.35亿元,成功实现了由亏转盈的转变。
只看第三季度,表现得更让人惊艳:营收达到了24.56亿元,比去年同期暴增了85.5%;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是5.32亿元,算是一年多来首次扭亏为盈,连续7个季度亏损后终于迎来了转机。
要知道,之前好长一段时间,光伏企业都在为盈利发愁,弘元绿能这次的单季业绩,在现在这个行业环境里,可以说是“王者级别”了。
业绩一飞冲天,立马带动股价上涨。10月31日,弘元绿能直接涨停,成了光伏设备板块的头号领头羊。
高测股份、安彩高科、天合光能、ST沐邦等同行纷纷走高,涨幅都在4%以上。市场用真金白银表达了对这家企业逆境反弹的认可,也展现出大家对光伏行业逐步走暖的乐观心态。
营收和利润都快速攀升,这是由于背后两个核心因素被公司员工透露了,成为了关键所在。
弘元绿能是市场上唯一一家从硅料到组件都覆盖的企业,整条产业链的布局让它在成本管控方面比其他同行更具优势。
在光伏行业里,产业链越拉得长,抗风险的本事和成本控制的优势一般会越显著,尤其是在价格变动激烈的时候,这种布局的好处就会被放大不少。
第二和第三季度,光伏产品的价格明显上涨,比第二季度又有了很大改善,整个硅料和硅片这块的企业都跟着赚了不少钱。
这背后,离不开从7月起行业大家一起搞的“反内卷”行动。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就提出,要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的争抢,引导提高产品品质,推动那些落后的产能退出市场。
政策导向一变,行业内部自我约束也跟着迅速跟进,光伏玻璃、硅片这些环节都陆续打算减产,整个产业链的价格终于稳住了阵脚,还出现了回升的迹象。
价格回升的幅度到底有多夸张?看一组具体数据就能明白。
市场迎来重大变化
据InfolinkConsulting统计,从7月2日到9月24日,多晶硅致密块料的现货价格从35元公斤飙升到51元公斤,涨幅快要到46%;而N型硅片的平均价格也从1.01元片涨到1.40元片,涨幅超过38%。
TOPCon电池片(182×210mm)的平均价格从0.245元W涨到0.290元W,大约涨了18%;而分布式项目用的TOPCon组件价格则从0.670元W涨到0.700元W,涨幅比之前略小,但整体还是保持着稳定的上升势头。
产品价格一涨,企业的盈利水平就跟着水涨船高。
弘元绿能在第三季度的销售毛利率达到了32%,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0个百分点,和第二季度相比也提升了31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更是达到了22%,同比涨了57个百分点,环比也上升了37个百分点。
就是说,公司每售出100块钱的产品,能拿到22块钱的纯利润,在光伏行业调整的时期里,这样的赚钱能力可算是非常亮眼的。
除了利润和毛利率之外,这家公司的“自我造血”能力也是大不一样。今年前三个季度,弘元绿能的经营性净现金流达到了2.2亿元,比去年同期涨了113.89%。
现金流就像企业的生命线,尤其是在行业轮动起伏的时候,充沛的现金流能让企业更有底气去应付各种风险。
更值得注意的是存货和合同资产这两块,变动背后其实藏着公司运营效率提升的秘密。
上半年里,弘元绿能的存货一直在往上走,从2024年年底的13.96亿涨到2025年6月末的17.85亿,半年的时间里,存货增加了差不多4亿。
到了第三季度结束时,存货一下子跌到12.73亿元,不仅把上半年累积的差不多4亿元存货全都消耗掉,还额外减少了超过1亿元的存货。
存货迅速减低,意味着公司产品卖得挺顺利,库存周转率大大提高了,压根不用担心堆积的库存了。
和存货快速下降不一样的,是合同资产一直在稳步增加。
合同资产由2024年年底的8760.85万元升到了2025年9月末的1.26亿元,增长了44.35%。
合同资产在不断增加,说明公司手里的订单越来越多,未来的收入也更有保障,这也是公司基本面持续向好的一个关键迹象。
在财务结构上,弘元绿能成功实现了“减轻负担”,在光伏行业里,这种情况还真不多见。
财务困境消除?
在光伏设备板块的80家上市公司中,超出一半的企业在今年三季度末的资产负债率比去年底有所上升,像协鑫集成、亿晶光电这些公司,资产负债率甚至突破90%,财务压力真是挺大的。
反观弘元绿能,它的资产负债率竟然逆市而行,从去年底的59.33%滑到今年三季度末的54.87%,整整下降了4.46个百分点。
和阳光电源等24家“减负”企业一块,成为行业里财务状况改善的典范。
弘元绿能的“减负回血”早就有盘算,其中最惹眼的还是股权转让这招。
5月7日晚,公司发布公告,说要把自己持有的内蒙古鑫元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7.0737%的股份,全部以12.45亿元的价格卖给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这部分股权的实缴出资额是10.20亿元,转让搞定之后,弘元绿能就不再拥有内蒙古鑫元的股份了。
公告显示,江苏中能得在2025年6月6日之前先付1亿元的定金,剩下的11.45亿元则要在2025年12月6日前一次性付清。
早在今年年初,弘元绿能已经有过类似的安排,打算以5亿元的价格,把自己持有的嘉兴仲平国瑀股权投资合伙企业49.9950%的资产份额转让给江苏锐昂思科技有限公司。
靠股权转让,弘元绿能把不少资金收了回来,资产负债比也降低不少,财务状况变得更健康了。
不过公司员工说,第三季度的财报里还没有反映内蒙古鑫元股权转让带来的收益,后面可以留意一下定期报告。
弘元绿能的崛起,可不是碰巧,都是行业的发展大潮和企业的策略部署齐心协力的成果。
从行业角度来看,反内卷的政策抑制了低价竞争,让产品价格逐步回到合理范围,为企业盈利提供了宽松的氛围;而在企业方面,全面布局产业链带来的成本优势、精准的库存控制以及积极的资产调整,都为业绩的反转打下了坚实基础。
眼下,光伏行业正经历从“价格战”向“价值战”转变的关键时期,弘元绿能的例子也为其他公司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行业调整的当下,光靠单纯的规模扩张和低价竞争已经不行,唯有通过产业链的整合、提高运营效率以及优化资产布局,才能在市场的起伏中稳住脚跟,甚至逆势而上,实现更好的增长。
结语:
等着后续股权转让的款项到账,再加上行业价格持续回稳,弘元绿能的盈利水平有望再上一个台阶。
对于光伏行业来讲,弘元绿能的反弹也传递出个好消息:只要坚持提升品质、保持有序竞争,行业就能摆脱内卷的泥潭,走向健康而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