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APEC咋就成了日本为他人做嫁衣

发布日期:2025-11-22 22:46    点击次数:122

10月30日的中美元首峰会,令全球都将目光聚集到了韩国的釜山。

这场举世瞩目的峰会,使得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更为世人所重视。

那么这个APEC组织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其实这个APEC最初建立的设想是将东大排除在外的,因此东大加入APEC并在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也算是一种历史的反讽了。

今天还有几人记得,APEC是日本当年试图在经济总量上超越美国所进行的布局,结果催生出来的产物。

上世纪5、60年代,日本凭借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充当美军后勤基地,成功积攒起了自己战后的第一桶金。由于美国的包庇,战后的日本社会各界里充斥着大日本帝国的遗老,这帮子家伙不甘于被美国拴着,因此在兜里有了两个钱后野心复炽,向外扩张的心思又一次抬头了。

但是这时的日本毕竟已经被美国牵着链子了,因此它不敢明目张胆地扩张。于是一些日本学者便献计——联合亚太国家建立以日本为首的经济互利自贸区,整合整个地区资源为日本所用,形成以日本为头雁的经济集团,利用集团的力量帮日本挣脱美国的束缚。

这其实就是当年大日本帝国‘大东亚共荣圈’扩张战略的弱化版,对此日本政府心领神会,于是日本开始在东南亚各国大力投资。在一顿金钱输出后,加之东南亚当地国家本就骑墙成风,于是东南亚地区国家纷纷表示支持日本做这个‘头雁’。

一片恭维声中,日本飘了起来。

1965年10月由日本学者出面,日本正式提出了建立太平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开始了它的亚太‘雁阵’构筑。

日本提出的这一自贸区构想自然是以日本为中心,日本企业在东南亚、大洋洲的原料供应地和产品销售地,都围绕着日本组成一个封闭的自贸圈。这个自贸圈完全由日本主导,妥妥地就是当年日本梦想的‘大东亚共荣圈’。这个自贸圈计划中日本割据一方的想法十分鲜明,它将区域内的中美两个大国都完全排除在外。

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个野望,日本拉上了当时希望更多融入亚洲的澳大利亚,于是由日本牵头的太平洋贸易及发展会议(PAFTAD)在澳大利亚成立。日本先后拉一些东南亚国家加入了PAFTAD,该会议的核心目标是推动建立亚太自贸区。

然而经过调研后,日本发现亚太各国经济、政体、国情差距巨大,很多国家之间又是世仇,日本很快便意识到光靠它自己根本就摆不平这方方面面。

自己搞不定那就拉外援吧。

可是拉谁呢?

当然只能是美国这个大BOSS了。

为了拉美国下场,于是日本提出了建立太平洋贸发组织(OPTAD)的构想,日本将亚太自贸区的概念扩大为了太平洋自贸区,经贸圈横跨整个太平洋延伸到了大洋彼岸。

日本提出由美国出面召集环太平洋地区与美国结盟的国家,加入这一自贸区里。

日本还提出将自贸区中国家划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自贸区里的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一定的政策优惠并提供经援;自贸区规则的制定也应当向发展中国家适当倾斜,自贸区应该以建立良好盟国关系为目标推动各国间的经贸发展。

日本提出的将组织成员划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两种的设想,为以后国家间贸易组织的建立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是一个堪称划时代的提议。

然而美国对于牵头建立OPTAD兴致缺缺,因为日本明显是想利用它的资源为自己建立一个经济圈。日本提出的条条款款都要美国出钱,而在具体规则制定上日本都企图主导,这根本就是把美国当成了一个冤大头,美国也不希望有其它势力进入自己的后院拉美。

日本强调OPTAD基于盟国基础建立,其目的显然也是想借此将自己西边的大陆邻居给排除在外,日本建立OPTAD的根本目标,终究还是它心中的那个‘大东亚共荣圈’。

由于美国不感兴趣,所以OPTAD也就胎死腹中了,但是一心想融入亚洲的澳大利亚,依旧十分积极地支持日本继续推进地区的自贸区建设。

1972年澳大利亚与日本组成了政府间的联合工作组,就OPTAD构想如何实施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这些研讨最为重要的成果,当属1979年参与研讨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皮特·德里斯达尔与美国学者胡格·帕特里克一道,两人联合提出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框架,并且首次提出了自贸区组织之下应划分专业工作小组。

有了明确的前期工作推进模式后,建立亚太地区自贸区的筹备工作得以迈出了大大的一步。

紧接着在1980年5月,日本官方背景的太平洋盆地合作研究小组,提出了自贸区不应排外,自贸区国家间不应设置过多贸易门槛等亚太经济合作三原则。

9月根据三原则,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召开了首届‘太平洋共同研讨会’,提出在经贸合作基础上整合亚太区域,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PECC)。

这些前期的成果为后来的APCE诞生奠定了基础。

然而日本一直死抱着‘大东亚共荣圈’的迷梦不松手,因此虽然它最早提出了‘不排外’的原则,但是它牵头建立PECC组织时,依旧顽固地将亚太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统统都排除在外。

1980年6月12日,致力于建立亚太自贸区的日本第69任首相大平正芳突然病逝。随着持孤立主义立场的新首相铃木善幸上台,日本对于推动太平洋自贸区的热情一落千丈,日本国内反对对外经援的声音也随之高涨。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此时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当时很多经济学家都预测,日本将会在未来很快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因此当时的日本新生派政客们膨胀起来,他们认为日本之前推动的太平洋自贸区,都是以美国为明面上的领头羊的,这么做就是在为美国做嫁衣。因此这些日本政客激烈反对继续推动太平洋自贸区建设,要求日本甩开美国自组圈子。

于是日本逐渐淡出了推动太平洋自贸区的行列。

那么日本这时又在干什么呢?

从东大当年的报刊杂志上就能找到答案,‘大东亚经济共荣圈’就这么明目张胆地出现在东大媒体的字里行间,而且还是粗体字标注。

日本又转过头去,重新搞它的‘雁阵’去了,誓要圆当年他们前辈没有弄的‘大东亚共荣圈’。

然而就在日本大撒金钱推进它的迷梦时,日本的经济泡沫却破裂了,最终日本落得了个一事无成的下场。

出乎日本意料之外的是,当它放弃太平洋自贸区建设后,继续坚持的澳大利亚在推动太平洋自贸区上却不断取得成果。究其根源,这与日本离去后,一些日本之前一直坚持的条条框框得以被摒弃有着必然的联系。

日本离去后,澳大利亚独自扛起了太平洋自贸区的大旗,它大幅调整了日本设定的框架。这使得自贸区规则变得更加开放、平等、互惠,更尊重成员国的自主性,尤其是该组织原本浓厚的防共色彩彻底消失了。

因此澳大利亚修改后的自贸区框架,让亚太地区不同政体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国都能够接受,于是各国逐渐对自贸区概念表现出了兴趣。另外欧洲一体化带来的示范作用也刺激了太平洋地区的各国,亚太自贸区谈判就此进入了快车道。

期间澳大利亚摒弃门户之见,向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各国都发出了共创自贸区的邀请,也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积极回应。美国眼见各国积极回应,也一改之前消极的态度,积极参与到了自贸区规则的制定中,直接从澳大利亚手中接过了自贸区建设的主导权。

随着美国的态度转变,泛太平洋自贸区建设最后的障碍消失了。

1989年11月,首届亚洲及太平洋国家部长级会议在堪培拉召开,由于美国下绊子,我国未能参与其会成为创始国。

经过不懈的努力,1991年11月我国正式加入了这一组织。

1993年1月,该组织正式定名为亚太经合组织(APEC)。

1991-2005年期间,我国经历了一个GDO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的梦幻时期,这与当时东大作为世界工厂加入各个经贸合作的多边组织,从而在出口上如鱼得水是分不开的。

虽然日本是APEC创始国之一,但是在东大加入APEC之前数月,日本的经济泡沫便告破裂。日本随后迎来了‘失去的三十年’,至今都还没能从坑里爬出来。

日本经营亚太自贸区多年,最后却为它一直试图打压的东大经济高速崛起做了嫁衣。并为东大进入拉美这个美国的后院打开了大门。

APEC的成立堪称历史对日本多年布局,想要取代美国成为东亚的经济中心的一些系列动作,所发出的最无情的嘲笑。

其实这也是日本狂妄自大,对于自身的实力认识不清,国家战略超越自身能力的必然结果。日本顽固地想打压东大经济发展势头,竭力塑造自己是太平洋西部共主的形象,企图在太平洋西部建立一个听命于自己的势力范围吃独食。可是日本连国家自主都做不到,因此它的这些举动注定是徒劳的。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日本人做不到的事情,现在就由我们来做吧。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